糖尿病知晓率低,与早期症状十分隐匿有关。近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表的研究显示,2023年全球有2.48亿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已罹患糖尿病,仅55.8%得以诊断宏融信,另只有21.2%的糖尿病患者控制达标。美国糖尿病协会等组织发布的糖尿病管理指南建议,对伴有一个或多个糖尿病风险因素的35岁以上人群定期筛查糖尿病。
图:论文截图
全球仅有两成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良好
研究者应用2000~2023年全球疾病、损伤与危险因素疾病负担研究的数据,分析了全球204个国家及地区未确诊糖尿病、确诊糖尿病但未治疗、确诊糖尿病但血糖控制理想或不理想人群的比例。
研究显示,2023年15岁及以上人群,55.8%确诊为糖尿病,确诊患者中91.4%接受了治疗,而接受治疗的患者中41.6%血糖控制良好。从整体人群来看,全球糖尿病患者中仅21.1%血糖控制良好。其中,高收入北美地区糖尿病诊断率最高,高收入亚太地区糖尿病治疗率最高,拉丁美洲南部地区糖尿病控制率最高。
研究者指出,2000~202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患病率增加了8.3%,确诊患者治疗率增加了7.2%,而血糖控制达标率仅提高了1.3%。研究者表示,在该研究中,未考虑改善生活方式对血糖水平的影响,糖尿病诊断率可能被低估了。值得注意的是,未确诊糖尿病人群多为中年人。
研究指出,尽管过去20年来糖尿病诊疗水平有所提升,但在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血糖管理方面仍存在重大挑战宏融信,特别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研究人员呼吁各国加强糖尿病筛查能力、提升治疗可及性,并优化血糖管理策略,以减少这一日益增长的疾病负担,减少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糖尿病前期无明显症状
容易被忽视
糖尿病一开始的症状并不会很明显,要意识到糖尿病前期的隐匿性。它是一种潜伏状态,此时血糖水平虽然高于正常范围,但还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也就是6.1毫摩尔/升≤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7.8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
在这个阶段,合理干预之后完全有可能让血糖恢复正常,但不采取措施很可能发展成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
在糖尿病前期,一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例如,轻微的视力模糊、经常感到疲倦、经常感到口渴和频繁小便等。这些迹象可能被归咎于工作压力或不规律的生活习惯。然而,这正是糖尿病前期向我们发出的警告信号。
一旦变成正式的糖尿病,其并发症的威胁远远超出许多人的预期,它们不只是简单地影响一个器官,而是可能波及全身,从眼睛到脚趾,没有任何部位能幸免。
因此,糖尿病前期不可轻视,积极干预是为了防止一系列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的并发症。
饮食+运动
预防糖尿病比吃药更有效
预防胜于治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对糖尿病最好的预防。前不久,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表了一项长达21年、追踪3000多人的研究,结果令人振奋:控制饮食和坚持运动这两个简单的方法,预防糖尿病的效果比吃二甲双胍还有效。而且,即使是短期干预也能有明显好处。
该研究共涉及3234名患有糖尿病前期的成年人,评估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在长达21年的研究期间,结果显示,通过生活干预(饮食+运动)的人,体重至少减重7%,糖尿病风险降低24%,平均晚发病3.5年。而吃二甲双胍的人,得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了17%,平均晚得病2.5年。
因此,研究发现,在糖尿病前期、肥胖等高风险人群中,通过饮食和运动减重的控糖效果,比吃降糖药二甲双胍还要好。
此外,研究发现即使不能长期坚持,短期干预也能带来明显好处,前期的干预效果能在长期内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记者 宏融信
倍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