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深夜,俄罗斯库尔斯克州雷利斯克—克鲁佩茨高速公路上突发剧烈爆炸都优配送端,一架乌克兰无人机在夜幕掩护下精准锁定并袭击了一支正在机动中的俄军车队,火光在静寂的夜空中如刀一般撕裂黑暗。据目击者描述,爆炸声震耳欲聋,附近居民惊醒后看到远处公路上燃起的熊熊烈火。
次日,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迅速发布公告称,此次袭击造成俄军多名官兵伤亡,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俄北方集团军副司令叶谢杜拉·阿巴切夫在袭击中身受重伤,已被紧急空运至莫斯科。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首次有俄军高级将领在远离前线的本土交通要道上遭到袭击,这一事件在俄国内引发了强烈震动。
与此同时,俄乌边境局势也迅速恶化。就在阿巴切夫遇袭的同一时间段,俄罗斯三座边境城市——库尔斯克州、罗斯托夫州和布良斯克州——几乎同时遭到乌克兰无人机群的密集袭击。爆炸不断,警报声此起彼伏,夜空被火光照亮,许多居民楼被震碎的玻璃覆盖,街道一片狼藉。在库尔斯克州,一处居民区遭到正面打击,造成1人死亡、10多人受伤,大片楼房受损严重;顿河畔罗斯托夫市共有20座建筑不同程度受损,200多名居民连夜疏散;布良斯克州的村庄也在突袭中受损,大量群众被迫躲进地下防空洞。
更令人震惊的是,袭击无人机残骸上清晰可见英文标识,证明其采用了北约制导技术。乌克兰选择在普京计划同特朗普会谈的敏感时刻发动打击,其意图不言自明——用战火在“大国沟通”前敲响警钟。
展开剩余72%此时,在远离炮火的柏林,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正在通过另一种方式制造压力。他正式签署法令,宣布对43家俄罗斯军工企业及12家外国公司实施制裁,并在记者面前振臂高呼,坚定强调“乌克兰加入北约不容否决,乌克兰的领土完整绝无妥协空间”。然而,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披露,泽连斯基私下却通过秘密渠道向美俄传递信息,表示乌方或可考虑接受俄方目前实际控制的部分顿巴斯地区。这种“台上强硬、台下松动”的两面策略充分暴露了乌克兰在战场与外交间的现实困境。
8月18日凌晨,战场形势再度升级。乌军无人机对俄坦波夫州尼科利斯科耶输油泵站发动远程袭击,成功引爆“友谊”输油管道这一欧盟制裁豁免的战略能源通道。管道突然瘫痪,使得中东欧多国的能源供应瞬间拉响警报。
作为回应,俄军立即实施大规模报复性打击,发射4枚“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并出动140架无人机都优配送端,对哈尔科夫工业区与扎波罗热居民区实施连夜轰炸。尽管乌空军称拦截了61架无人机,但仍有导弹击中苏梅方向的重要能源枢纽,导致前线通信一度中断,乌军调度陷入混乱。这种“你炸输油管,我毁变电站”的相互报复,使原本就脆弱的谈判桌瞬间变成火药桶。
从俄国防部最新通报来看,俄军目前控制了乌克兰大约18%的领土。去年乌军倾尽兵力发动反攻,半年血战推进不足20公里,却付出了近10万士兵伤亡的惨重代价。这种巨大的伤亡与收效的悬殊比例,在现代战争史中都极为罕见。
更为严峻的是技术与后勤的差距。俄军“天竺葵”无人机实现日产百架,电子战部队屏蔽了北约侦察卫星,导致11万兵力的集结行动未被察觉。而前线乌军战士每天仅能获得两包饼干、三天才配发一瓶饮用水的惨况,进一步暴露出其后勤体系的濒临崩溃,喊出的“绝不妥协”愈发显得无力。
克里米亚大桥附近,俄安全部门刚刚拆除一辆搭载近半吨炸药的汽车炸弹;利斯基火车站遭袭后铁轨仍在冒烟;在莫斯科军医院中,阿巴切夫将军的伤势仍未稳定。就在泽连斯基试图用无人机创造“谈判筹码”的同时,特朗普所设想的“三方会谈”计划已经笼罩在阴影之下。
在这盘错综复杂的地缘博弈棋局中都优配送端,乌克兰每一次“斩首式”行动都不只是一次军事任务,而是一场以国家命运作为赌注的高风险豪赌。
发布于:天津市倍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